笔记1:读《体育之研究》(1917.4)
作者:admin | 分类:欧洲环赛程 | 浏览:35 | 日期:2024年05月16日在我上大学的时候,在图书馆墙壁上看到“文明其精神,野蛮其体魄”,后来了解到是出自教员的《体育之研究》,想到教员竟然也这么重视体育运动,故也分享。
1917年4月,教员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《新青年》上发表了这篇文章。其实在1916年的12月,教员在写给黎锦熙的信中就提到了体育的重要性(黎当时是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的教师),信中说古称智、仁、勇为三达德,现在则应该改成德、智、体。因为“一旦身不存,德智则随之而隳(hui)矣”,并且说自己身体不强,但经常锻炼,受益颇多,并且依季节变化而进行冷水浴、日光浴、雨浴、游泳、登山等。其热爱、重视体育,可见一斑。
包括在诗词中,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、“不管风吹浪打,胜似闲庭信步”、“自信人生二百年,会当水击三千里”,都表达了对体育运动的热爱,以及对身体强健的追求。
教员自始至终都重视体育锻炼。1952年中国体育总会成立,1955年第一届工人体育运动会召开,教员两次题词: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。”当然这是从更高的角度去号召了。
本文除前言外共分8节:释体育;体育在吾人之位置;体育之弊及吾人自处之道;体育之效;不好运动之原因;运动之方法贵少;运动应注意之项;运动之商榷。
教员在文章一开始就通过揭示中国积弱的现象,而非常明确地提出了体育的重要性。他说:“国力恭弱,武风不振,民族之体质,日趋轻细。此甚可忧之现象也。”而究其原因,则在于在体育问题上,“提倡之者,不得其本,久而无效。”他认为:“体育一道,配德育与智育,而德智皆寄于体。无体是无德智也。”因此他说:“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。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。”
那么,什么是体育呢?他的理解是:所谓“体育者,人类自养其生之道,使身体平均发达,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。”因此他说:“故夫体育非他,养乎吾生、乐乎吾心而已。”这样的认识即使在今天看来,也是非常深刻的。
关于如何才能够获得体育锻炼的效果?
一要有锻炼的自觉性。“欲图体育之有效,非动其主观,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。”
二要有恒。“日以为常,使此运动之观念,相连而不绝。今日之运动,承乎昨日之运动,而又引起明日之运动。”
三要充满兴趣和快乐。因为“兴味者,运动之始;快乐者,运动之终。兴味生于进行,快乐生于结果。”所以运动中的兴趣和快乐都是很重要的。
由此,他对当时学校体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,提出了严肃的批评。比如体育课程设置,“多有形式而无实质”的问题;体育课教学时,“教者发令,学者强应,身顺而心违,精神受无量之痛苦”的问题;以及教室光线不足、学校不讲卫生的问题等等。
总而言之,教员认为:体育具有“强筋骨、增知识、调感情、强意志”,使人“身心并完”的作用。因此国家提倡体育,从对个人来说,则可以“养生”;从对国家来说,则可以“卫国”。所以他主张通过发展体育,走救国救民的道路。
我对体育也算是有特殊的感情,从跑步、骑行、球类运动到器械健身,这么多年也没有停下来,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理解,即教员提出四种功效中的“强意志”。
体育不仅仅是字面上的身体教育,不仅仅强身健体,还有一方面,即人格塑造。其一就是坚持的能力,印象最深的是高中的一次长跑,身体到极点之后痛苦异常,但仍要坚持下去。现在总是讨论“舒适圈”,能躺着就不坐着,健身三分钟热度,能从头到尾完成一件事越来越难。其二是竞争的心态,在运动中总有一种向前向上的劲头,"更快更高更强"就是如此,现在的咸鱼心态太多了,“人若没有梦想,那和无忧无虑有什么区别”,积极的心态何其重要。
对于我们青年而言,1953年教员在《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》中提到:“十四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们,要学习,要工作,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,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,那很危险。”
不说了,健身去吧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我在永定河畔